信阳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38公里的豫鄂两省交界处,早在二十世纪初,鸡公山就与北戴河、庐山、莫干山齐名,是我国着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。1978年和1982年,先后被国家列入新开放的八大旅游区和国家风景名胜区。
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38公里的豫鄂两省交界处,雄踞于三关(武胜关、平靖关、九里关)之间,南离武汉174公里,北距郑州340公里。山脚下的武胜关是中国历史上九大名关之一,它犹如一把石锁,将大别山和桐柏山锁扣成一体,形成江淮之间绵亘千里的天然屏障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主峰海拔811米,报晓峰海拔767.5米,风景区面积27平方公里,是我国南北天然分界线,素有"青分楚豫"之称。
鸡公山是我国着名的游览避暑胜地之一,有“青分楚豫、气压嵩衡”之美誉,历史上与庐山、北戴河、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。 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时期,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就有文字记载,其后众多名人骚客、达官显贵、富商巨贾也来山游玩,文人们留下了大量的赞美诗篇。上世纪初,平汉铁路通车以后,洋人蜂拥而至,二、三十年代达到鼎盛,经过百余年的发展,现已成为供人们旅游度假的风景区。
鸡公山因其整个山势宛如一只昂着展翅、引颈啼鸣的雄鸡而得名。北魏《水经注》"鸡翅山",距今巳有一千四百余年。明朝鸡公山和鸡翅山并呼。清代易名鸡公山,沿称至今。
鸡公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,雨量充沛,气候湿润。气候特点是:冬长夏短,春秋相当。夏季气候凉爽宜人,平均气温23.7摄氏度,最高气温32摄氏度。三伏盛夏,午前如春,午后如秋,夜如初冬。有"三伏炎热人欲死,清凉到此顿疑仙"之美誉。
1978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八大景区之一,1982年列入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,成为集自然景观为主、人文景观为辅,兼有疗养、避暑、旅游、观光、科研、实习、自然生态保护价值的山岳型风景名胜。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1996年被评为“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”。现成为“中国少儿手拉手活动营地”、“中国老年协会疗养基地”和“中国文联艺术家采风基地”。
鸡公山广布杨,柳,榆,槐,泡桐等树种,药用植物也较为丰富达300余种,有很多是珍贵药材,如七叶一枝花,何首乌,土三七,五加等。野生果树、野生花卉也较丰富,如猕猴桃,山葡萄,山胡桃,野樱桃,山梅,野山楂,山杏,杜鹃,兰花等。野生动物种类也不少,鸟类有210余种,兽类有百余种,其中珍贵动物有青羊,小灵猫,白冠长尾雉,雕鴞,大鲵等。
经过多年努力,保护区在科学实验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。杉木种源试验为全国攻关项目;用毛竹籽育苗造林成功,现已进行推广,为南竹北移开辟了新途径;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,进行了南树北移、北树南移的实验,先后引进300多种。引种的落羽杉、池杉均已成材,并在江淮流域广泛栽培;从南方引种的水杉、柳杉长势旺盛,并已向北方推广引种。
鸡公山素有"云雾公园"之称,既是我国着名的避暑胜地,也是风景名胜之一。登报晓峰,举目远眺,但见云雾掩映中,苍松翠柏、奇峰幽谷衬托着不拘一格的楼台别墅,景色显得十分妖娆。它南襟全楚,北屏中原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,是兵家争雄的古战场,也是各种数派集中的场所,留下不少名人名将轶事、历史掌故和人文景观,因而近些年来进行科学考察、参观游览的专家学者、四方游人络绎不绝,促进了旅游活动的蓬勃开展。